羅書華,江西泰和人,住無爭樓,居默墨齋。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在江西師范大學(1981-1985)、南京師范大學(1988-1991)、北京師范大學(1995-1998)、復旦大學(1998-2000)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后。近期教學與研究重心是:紅樓夢、名家名著與文明,中國比較文體學、中國傳統文化、互聯時代的學術與教育。承擔的研究項目及著作、發表的學術論文如下:

  

一、主持的研究項目與完成的著作

1、自由研究項目[1998]

《雙鳳護珠:紅樓夢的結構與敘述》(團結出版社,1998/2007

2、中國博士后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00]:中國詩學與敘事學比較

《中國敘事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韓國新羅大學教學科研資助項目[2004

《漢語寫作教學》(新羅大學出版社2004

4、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5

“中國各體文學批評比較研究”

5、復旦大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2006

《紅樓細細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6、上海市優秀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2006

《中國小說學主流》(世紀出版集團2007

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2006

《中國小說戲曲的發現》(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合著)

8、全國高校古委會直接資助項目[2007

“紅樓夢鈔本刻本匯同校異”

9、國家古籍規劃整理出版項目[2008

《中國歷代小說批評史料匯編校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

10、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2009

《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散文學卷,上下冊)(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

11、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2011

“中國詩學與敘事學關系研究”

12、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2

“百年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史”

13、國家馬工程項目2015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負責散文與小說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14、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17

“明清說部詩文輯纂與研究”

15、上海市教委科創重大項目2019

   《全稗文》輯纂、考訂與研究

  

二、發表的學術論文

1、金圣嘆詩論淺探(《南京師大學報》1991/研究生專輯)

2、金圣嘆詩歌淺探(《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1/1

3、金圣嘆思想軌跡初探(《寧夏教育學報學報》1992/1

4、突破與回歸:蒲松齡的文化心態 (《江西師大學報》1992/2

5、中國喜劇英雄生成考論(之一)(《明清小說研究》1997/3

6、中國傳奇喜劇英雄生成考論(之二)(《南京師大學報》1997/4

7、中國喜劇英雄生成的文化機制 (《社會科學輯刊》1997/6

8、中國文化與喜劇精神論略(《藝術百家》1998/1

9、喜劇審美中的崇高(《社會科學戰線》1998/1

10、賈寶玉的心靈歷程(《江西師大學報》1998/1

11、兩只鳳凰與紅樓夢的結構(《紅樓夢學刊》1998/1

12、論鳳姐兼說“一從二令三人木” (《紅樓夢學刊》1998/2

13、分配與合成:明清英雄傳奇小說角色論(《學習與探索》1998/2

14、中國傳奇喜劇英雄論略?。ā逗颖睅煷髮W報》1998/3

15、《聊齋志異》男性形象研究(《學術研究》1998/4

16、作為喜劇審美的小 ?。ā侗本煷髮W報》1999/1

17、詩與真:大觀園里的女兒們?。ā都t樓夢學刊》1999/2

18、《紅樓夢》開放敘述論?。ā都t樓夢學刊》1999/3

19、章回小說的命名與前稱?。ā睹髑逍≌f研究》1999/3

20、章回小說之章回考察(《齊魯學刊》1999/6

21、中國古代小說觀的對立與同一(《社會科學研究》2000/1

22、史傳文學創作動力論(《浙江社會科學》2000/1

23、史傳的實錄及其對章回小說的影響(《學術論壇》2000/1

24、《紅樓夢》折射敘述論(《紅樓夢學刊》2000/1

25、講史的角色創造(《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1

26、《紅樓夢》流轉敘述論 (《江西師大學報》2000/1

27、中國長篇敘事文學虛構的歷程(《學習與探索》2000/2

28、史傳文學的體例與時間?。ā督W刊》2000/4

29、史傳、講史、章回小說創作目的之演進 (《上海大學學報》2001/1)

30、喜劇審美中的生命本質?。ā洱R魯學刊》2001/3

31、簡法與繁法:中國詩學與敘事學比較(《學術季刊》)2002/3

32、史傳文學的角色創造(《南都學刊》2002/4)

33、道與理:中國詩學與敘事學本體論比較(《回顧與前瞻》2002/8

34、講史創作方法簡論(《學術月刊》 2004/古典文學專輯)

35、中國敘事學事體流變論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2

36、有序與無序:中國詩學與敘事學比較 (《中國文學研究》輯刊 2005/5

37、原人:中國文論的復語之門(《中國學研究》2006/8

38、中國詩學本體流變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6/5

39、中國小說學的基本結構(《明清小說研究》2007/3)(人大復印2008/3

40、中國散文學視野中的《史通》(韓《韓中言語文化研究》2007/3

41、春秋散文學五家論略(韓《漢語教學與研究》2007/8

42、庾信顏之推散文學合論(《人文雜志》2008/1

43、先秦散文學的本體探索(《江蘇社會科學》2008/1

44、志與事:中國詩學與敘事學比較(《文學評論》2008/1)(人大復印2008/5

45、中國散文學視野中的司馬遷(《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8/1)(人大復印2008/5

46、紅樓三脂本的發現與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1

47、講史的文體形式及其在章回小說形成中的作用(《南京師大學報》2008/1

48、蕭統《文選》選文標準之重釋(《求是學刊》2008/1

49、中國古代小說的名稱與類型(韓《中國學論叢》2008/1

50、先秦散文學的語體探索(《云南社會科學》2008/2

51、先秦言意論的三個核心問題(《文藝理論研究》2008/2

52、戰國散文學五家論略(《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8/2

53、有正本的發現與新紅學的誕生(《中華文化論壇》2008/2

54、文學形象的敘述學考察(《復旦學報》2008/4

55、《漢書》引錄的特點及形式(《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2008/7

56、葛洪郭璞散文學合論(《廣西社會科學》2008/8

57、韓、柳古文創造的路徑及其體性(《復旦學報》2012/1

58、韓柳古文理論的一主三賓結構(《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2/2

59、墓志與贈序:韓愈文體創造的范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2

60、袁宏道:山水散文的第三級(《人文雜志2012/2

61、《古文辭類纂》的雙重意義(《古典文學知識2012/2

62、賦的文體歸屬摭論《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3

63、中國散文評點“三宗”論(《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2/3

64、意境、情韻與神味:林紓散文學的新色彩(《社會科學2012/3

65、走向審美之境:劉大櫆與桐城散文學的轉向(《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2/4

66、“唐宋派”文法論的三個層面(《船山學刊》2012/4

67、唐宋派與中國文統的建立學習與探索2012/5

68、韓柳文道關系論的三個層次(《山西大學學報》2012/5

69、“散文”概念源流論:從詞體、語體到文體文學遺產2012/6

70、宋濂散文學初論(《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2/6

71、柳宗元山水散文中的自然與自我(《文史知識》2012/10

72、應物:蘇軾文道的新變(《福建論壇》2012/9

73、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的三重動因(《學術界》2012/11

74、科舉仕途:理解韓柳古文運動的新角度(《江漢學術》2013/1

75、龔自珍的有我之詩(《華夏文化》2013/2

76、“唐宋派”辨略(《燕山大學學報》2013/2

77、從文道到意法:呂祖謙與散文學史的轉折(《中國文學研究》2013/3

78、清代文學的分期及特點(《天中學刊》2013/4

79、從神圣到庸常:唐宋派文道的新變(《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3/4

80、陰陽剛柔:姚鼐的審美建構與指向(《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4

81、認識清代文化的四個基本維度(《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3/5

82、論唐宋古文非以駢文為對立面(《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3/5

83、作為救贖力量的林紓翻譯小說(《廣東社會科學》2013/6

84、在道理與情性間:林紓散文學的突圍與徘徊(《長春大學學報》2013/7

85、韓柳道論四維(《社科縱橫》2013/7

86、古文最后的守夜人(《文史知識》2013/12

87、劉勰與中國散文學(《視角與方法》20138月)

88、論“六一風神”的八個維度(《中國文學研究》第21輯)

89、文化與文學:“文理考據文章”學的雙重考察(《中國文章學的衍化與傳承》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90、清代文學面貌綜觀(《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4/1

91、清乾嘉間三大詩說并論(《西部學刊》2014/1

92、“文從道中流出”:朱熹對文道關系的新理解(《海南大學學報》2014/2

93、四大奇書經典演變與名實變遷(《河北學刊》2018/1

  



Copyright © 2013 |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邯鄲路220號 電話:021-65643670 郵編:200433

歷史訪客:
国产精品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