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華,1962年6月生,浙江省寧波市人。1983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83年至1986年,在復旦大學古籍所攻讀碩士學位,師從章培恒教授。1986年至1988年,就職于上海大學文學院。1988年至1991年,在復旦大學古籍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章培恒教授。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并擔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至200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任交換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和教學,學術專長為元明清文學、明代文獻整理與研究。主持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明代詩學思想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王世貞全集》整理與研究”。
學術兼職: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副會長兼副秘書長、上海市作家協會委員。
主要著作:《前后七子研究》《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形態》《王世貞年譜》《王世貞研究》《中國詩學》第二卷(合作)等,譯著《血肉之軀——勞倫斯傳》(合作)。并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復旦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鄭利華老師近五年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前后七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王世貞全集》之《弇山堂別集》(合作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該書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第三十三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二等獎。)
主要論文:
《蘇軾詩文與晚明士人的精神歸向及文學旨趣》(《文學遺產》2014年第4期)
《明代后期嘉定文人群體詩學旨趣探析——以徐學謨和“嘉定四先生”為中心》(收入《嘉定文派與明代詩文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唐詩品匯〉、〈唐詩正聲〉與明初宗唐詩學體系的完善》(大阪府立大學《人文學論集》第34卷,2016年3月。)
《八旗詩人寶廷結社考論——以“消夏”“消寒”詩社為中心》(合作,《社會科學戰線》2016年第2期。)
《明代前期臺閣詩學與唐詩宗尚》(《復旦學報》2016年第4期);
《浙東學派與明初詩學的價值導向》(《薪火學刊》第3卷,2016年12月。)
《王世貞與明代七子派詩學的調協與變向》(《文學遺產》2016年第6期)
《明代前中期詩壇尊杜觀念的變遷及其文學取向》(《長安學研究》第2輯,2017年1月。)
《祝允明諸士與明代中葉吳中詩學之導向》(《薪火學刊》第4卷,2017年12月。)
《汪道昆與徽州盟社考論》(收入《中國古籍文化研究——稻畑耕一郎教授退休記念論集》,東方書店2018年版。)
《論謝榛詩學中的聲律說與情景說》(大阪府立大學《人文學論集》第37卷,2019年3月。)
《晚明詩學于復古系統的因應脈絡與重構路徑》(《文學遺產》2019年第3期)
《楊慎詩學中的詩史意識與知識觀念》(《復旦學報》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