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體健 麥嘉倩 ║ 七絕變七律:錢鍾書也上了當
發布時間: 2022-09-22

七絕變七律:錢鍾書也上了當



鄭獬(1022-1072),字毅夫,寄籍湖北安陸。他雖不以詩名,然“少負俊材,詞章豪偉峭整,流輩莫敢望”(《宋史》本傳),所撰《鄖溪集》中無論詩文均有佳構,是北宋中期文壇頗具特色的一位文人。只是他的《鄖溪集》五十卷,早已散佚,今日諸本所據均是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共得二十八卷。錢鍾書先生《宋詩選注》選錄鄭詩四首,并評之為“風格爽辣明白,不做作,不裝飾”。其中一首七律《春盡》,自錢先生選后,為諸多宋詩選本重視,甚至進入中學考卷,漸為人所熟知。詩云:


  

春盡行人未到家,春風應怪在天涯。

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俱是花。

前樹未回疑路斷,后山才轉便云遮。

夜間絕少塵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這首詩描寫作者暮春時節在山嶺中趕路回鄉所見所聞,節奏輕快,語言清麗,風格流轉,尤其是“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俱是花”一句深有韻味,《庚溪詩話》譽其“語意清絕”,《隨園詩話》坦言“此種句似易實難”。但是由于詩中 “夜來過嶺忽聞雨”、“夜間絕少塵埃污”兩“夜”字重復,且所謂“夜間絕少塵埃污”似難解,故而錢先生在《宋詩選注》中特別出注,將“夜間”徑改作“野間”,于是詩意豁然。錢先生的改動,就詩歌意脈來說,非常合理,甚至讓人稱絕,但畢竟沒有任何版本依據,仍不免讓人疑惑。倘若我們認可這是一首七律,頷聯“夜來”和尾聯“夜間”,不但“夜”字重復,而且時間線索也很不清晰。明明頷聯已經完成了從“夜來”向“今日”的轉變,為何尾聯又折回去再寫“夜間”?帶著這種疑惑,我們再去核查原詩出處,又更生一疑。


該詩選自今本《鄖溪集》卷二十七“七言律詩”,原題《春盡二首》,第一首即上所引,而第二首詩如下:


禁籞平明帳殿開,華芝初下未央來。

人間彩鳳儀韶曲,天上流霞滿御杯。

花近赭袍偏燦爛,魚窺仙仗亦徘徊。

蓬萊絕景何曾到,自愧塵蹤此一陪。


從首句“禁籞”二字判斷,這首七律乃寫宮廷場景,與上一首所寫山嶺羈旅十分不協,且詩句幾乎不涉春景,與題目“春盡”也不相切,完全是一首敘寫宮廷賞花釣魚之作,多有富貴之氣。這首詩同時出現在四庫本《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三三和《瀛奎律髓》卷五,前者題作《恭和御制賞花釣魚二首》之二,后者題“和前韻”,乃與其前韓琦之作《和御制賞花釣魚》同題同韻。由此我們可以斷定,這首“禁籞平明帳殿開”乃是鄭獬參加宋仁宗賞花釣魚活動的唱和詩。而這次大型唱和,仁宗首倡之作俱存,題《幸后苑召宰執侍從臺諫館閣以下賞花釣魚中觴賦詩》,參與酬酢活動的文人還包括胡宿、宋庠、歐陽修、祖無擇、陳襄、司馬光、劉敞、蘇頌、王安石、沈遘、徐積等十余位,均留下了以開、來、杯、徊、陪為韻的次韻之作。在北宋宮廷,賞花釣魚的宴飲聚會活動甚多,這次“開”字韻七律唱和可能是現存作品最多的一次。很顯然,鄭獬此詩并不歸屬于《春盡二首》之下。

如果我們認可《春盡二首》的題目是鄭獬原題,“二首”兩字并非館臣妄自添加,那么此題下的另一首“春盡”之作到底去哪了?在《鄖溪集》中,我們全面考察其擬題習慣,發現標題標注了“X首”的時候,其題數字和所收詩歌首數一定是相符的。同時,題目如果沒有標注“X首”,也可以是包含多首作品的組詩。比如卷二八《詠史》《過三十六洞》《送王殿直》諸題下都有三首作品,《秦淮》《淮上》各題下都有兩首詩歌,題目中并未標注“X首”。這就說明四庫館臣應該沒有擅自給《春盡》添加“二首”的必要。因為即使題目中沒有“二首”字樣,實際也可以收錄兩首作品。明乎此,我們就不得不回頭考慮被標作《春盡二首》之一的這首七律是否可能是由兩首七絕恰巧錯拼而成。這確實屬于小概率事件,但并非沒有這種可能,綜合各種因素考慮,這種可能性還相當大。

  

宋刻本《錦繡萬花谷》后集卷三“春門”,其詩歌部分列有鄭獬如下幾首作品:

  

① 雪后清風特地斜,柳條疏瘦未藏鴉。

 與君試去探春信,看到梅梢第幾花。


② 草色未迎雕輦翠,柳梢先學赭袍黃。


③ 春盡行人未到家,春風應怪在天涯。

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都是花。


④ 小池春破玉玲瓏,聲觸簾鉤漸好風。

閑繞欄干掐花樹,春濃已著半梢紅。

  

以上四詩最后注作“鄭毅夫”。其一為《鄖溪集》逸詩,又見于《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卷一,題作《探春》;其二亦為《鄖溪集》逸詩,全詩最早見于宋刻本《韻語陽秋》卷二所載《新春詞四首》其二,全詩云:“春風細拂綠波長,初過層城渡建章。草色未迎雕輦翠,柳梢先學赭衣黃?!逼渌囊酁椤多y溪集》所失收,為《韻語陽秋》所載《新春詞四首》其四,惟“春濃”,《韻語陽秋》作“春痕”。其三即《春盡》詩前兩聯,稍異者“俱是”此處作“都是”。如此,則《錦繡萬花谷》所屬作者無誤,而《春盡》則是作為一首七絕入選。與《錦繡萬花谷》相似,明人李蓘《宋藝圃集》選錄鄭獬詩十七首,其中《探春二首》即收以上①、③兩首作品,也是將《春盡》作為一首七絕入選?!端嗡嚻约匪赵姠俚念}目,與《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相同,而《錦繡萬花谷》并無詩題,則《宋藝圃集》與《錦繡萬花谷》應非同源關系,各有獨立源頭,即《宋藝圃集》不是抄掇《錦繡萬花谷》而來。這就為詩③作為絕句,更增一份可能。當然,由于《錦繡萬花谷》和《宋藝圃集》一為類書,一為選本,都存在著將原作加以“截句”的可能,且這種現象并不鮮見,如《錦繡萬花谷》中以上②即是截取一聯,所以我們自然不能以之作為《春盡》為絕句的鐵證。但是,倘若我們綜合以上疑問,再來以七絕審視《春盡》,則文章開頭之疑惑似能渙然冰釋。

首先看第一首:“春盡行人未到家,春風應怪在天涯。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俱是花?!边@是一首首句入韻,尾聯對仗的七絕。詩人以行人之口吻,寫暮春之羈旅,“春盡”與“春風”形成呼應關系,入題自然流暢,起承分明。至第三句轉,寫昨夜聽聞風雨之聲,此是因,第四句合,則是果。因昨夜風雨,今日便見滿溪落花之景。第三四兩句,是一聯不甚工穩的流水對,“夜來”與“今日”是寬對,“忽聞”與“俱是”相對亦稍寬。整首詩就意脈而言,已經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行旅與風景的表達。

再看第二首:“前樹未回疑路斷,后山才轉便云遮。夜間絕少塵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边@是一首首句不入韻,首聯對仗的七絕。前兩句寫山行之時山路曲折、云山相繞的場景,第三句亦如上一首第三句,轉入回想昨夜風雨,雖然遭遇一場春雨,但雨水并未帶來泥石,反倒將山間塵埃清洗得更干凈,白沙現底,泉水明澈。這首起承轉合的力度較上一首要弱,但仍以夜間風雨與當下景色對比,也完成了完整的意義表達。只是它的意義完成需依托于上一首提及的夜雨。

兩首絕句,一在三四句對仗,一在一二句對仗。這樣的七絕體式,在《鄖溪集》中并不鮮見。如卷二八《詠史》其三:“漢家行賞盡論功,禍福于人豈易窮。解把舊恩酬項伯,獨將大義斬丁公?!焙汀逗屯粽蛎贰菲涫澹骸敖线€有謝娘才,試數春期幾日來。彩勝未隨釵上燕,玉臺先插鬢邊梅?!奔词且欢洳粚φ?,三四句對仗之例。而同卷《舟行次南都遇雨》其一“雨聲飄斷忽南去,云勢旋生從北流。料得涼風消息近,蕭蕭只在柳稍頭”和《寄郭祥正》“天門翠色未饒云,姑熟波光欲奪春。怪得溪山不寂寞,江南又有謫仙人”則是一二句對仗,三四句不對仗之例。至于集中《畫屏》《讀李英公傳》《水淺舟滯解悶十絕》其六和其十等詩,一二、三四句都是對仗聯,且看《畫屏》:“翠筱疏明臨晚水,紫葵點綴落晴沙。山雞對臥綠蒲葉,野鴨爭銜黃荇花?!眱陕搶φ淌志?。因此,《春盡》兩首絕句的對仗筆法在鄭獬詩中出現,并不顯突兀。另外,組詩用同一韻部,也屬常見現象。不必遠尋,即如《鄖溪集》卷二八《水淺舟滯解悶十絕》組詩,其中相鄰的第三、四首就一押回、來,一押催、開,均屬《平水韻》“十灰”。

《春盡二首》雖題作“春盡”,實則側重寫暮春山行,其題不過是取篇首二字而擬。從山行的角度來看,兩首詩各自獨立,卻又互有關聯,類似于聯章組詩。第一首的時間是從這次旅行出發開始,經過昨天的跋涉,昨夜的風雨,今日繼續趕路,眼前所見滿溪落花之美與夜雨的蕭索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第二首時間乃從今日繼續趕路寫起,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之時,不免想起昨夜那場雨,給山山水水洗刷了塵埃,帶來了明澈。正是因為它們乃圍繞同一主題寫作,彼此有著內在的呼應關系,加之前后兩聯在格律上恰好相粘,難怪乎被誤植于一處,并拼成一首看似嚴絲合縫的七律,從而被四庫館臣視為“七言律詩”置于集中。然而,因為兩首作品同時使用了一個“夜”字,致使其時間線索與全詩意脈,實在有悖于一般的七律結構,終于被藝術感極敏銳的錢鍾書先生發現其中抵牾,于是在《宋詩選注》中徑改“夜間”為“野間”,這一修改為大家所接受,幾乎成為后來各種宋詩選通行的版本。

頗有意味的是,錢鍾書先生在《容安館札記》第四百九十九則中將“夜間”先是改作“道間”,其文云:

  

按“夜間”疑當作“道間”,此本誤字甚多?!陡娫挕肪硐路Q“夜來”一聯之佳,謂可正平絕句“不知疊嶂夜來雨,清曉石楠花亂流”寫景相似。又此題二首,其第二首即《和御制看花賞魚》詩,見《瀛奎律髓》卷五者,館臣之疏可想。(《容安館札記》第807頁)

  

錢先生是欣賞這首作品的,所以將之選入了《宋詩選注》,而此時他又想到了一個更巧妙的改法,“野間”比之“道間”,視野更開闊,更可寫出山中的眼前之景。只是他沒有慮及,“館臣之疏”或許會疏到把兩首七絕如此巧合地拼成一首詩意勾連、格律諧和的七律。


最后還想一提《鄖溪集》中的《過三十六洞》組詩,這三首作品描述的也是行旅風景,時間也在暮春時節,意象與《春盡》頗相似,詩云:

  

草深樹密不見溪,但聞地底溪聲回。

忽從山口渡流水,始知此溪山北來。


蒼山連環不斷頭,溪聲繞山無時休。

后溪已穿綠樹去,前溪卻向山前流。


高溪卻瀉低溪水,溪里分明見白沙。

夜來山上暴風雨,溪口流出紅桃花。

  

蒼山連環,路回峰轉,草深樹密,溪水潺潺,在一夜暴雨之后,作者看到了溪水白沙分明,滿溪飄落桃花,這個場景是一次旅途的同景異作而已,還是《春盡》風光的他日重現?不禁讓人遐想。

  


【本文原載于《文史知識》2022年第9期,原題為“鄭獬《春盡》詩獻疑”,新題是作者所加。作者侯體?。簭偷┐髮W中文系教授,麥嘉倩: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感謝兩位作者授權發布?!?/p>


編輯:吳心怡





Copyright © 2013 |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邯鄲路220號 電話:021-65643670 郵編:200433

歷史訪客:
国产精品17P